全国城贸联

全国城贸联企业发展促进中心欢迎您!

 

站内搜索: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区域经济 >> 阅读文章

河源:全力申报国家级高新区 努力打造低碳经济园区

2010-12-15 23:04:37 来源:全国城贸联企业发展促进中心 浏览:2776

河源:全力申报国家级高新区  努力打造低碳经济园区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李衍楠访谈

2010062818:16  

  就河源市高新区目前的几个热点问题,河源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李衍楠日前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记者:目前,河源市高新区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您能简单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李衍楠:市高新区经过7年快速发展,已具备申报国家级高新区的基本条件,市高新区将全力以赴做好申报工作,目前,该项工作进展顺利。如果能成功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市高新区将充分利用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和优势,把市高新区建设成为广东省新兴战略产业基地和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建成为市区的副中心,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为推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全市人民期盼已久的中兴通讯将于79日正式签约,落户市高新区。该企业的落户将对高新区产生什么样的积极影响?

  李衍楠:中兴通讯河源生产研发基地计划用地3000亩,分5期建设,在510年之内把它全部建完。届时,至少会形成几百亿元的销售收入和几十亿元的税收,并会带动100多家配套企业落户区内,使区内的电子信息产业主导地位得以进一步凸显,对市高新区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记者:511日上午,市委书记陈建华在市委常委会议室主持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就我市建设低碳经济示范区进行研究和部署,他要求,我市要抢抓机遇,先行先动,积极探索,力争明年完成申报;市高新区要加快推进低碳产业园的建设和申报工作,力争今年取得突破。您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工作吗?

  李衍楠:在今年初的工作计划里,市高新区明确提出了要打造低碳经济园区的工作目标。目前,这项工作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之中。

  首先,市高新区今年将努力把新能源产业培育成为区内的第三个主导产业。目前,总投资280亿元的汉能(河源)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建设进度非常快,前一段时间,汉能已先后到市内两所高中等院校下订单招揽人才,市高新区将全力以赴配合该项目的建设工作,确保第一块薄膜太阳能电池年底走下生产线。

  其次,要大力扶持发展新材料产业。今年,市高新区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扶持区内海川科技有限公司等高科技企业,使它们充分利用自身雄厚的科研力量和技术转化能力,壮大新材料产业的生产规模和提高市场占有率,推动市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目前,该企业已研发出可以减少1/3水泥用量的低碳混凝土等技术,这种新材料既环保又节能,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第三,培育发展LED光电产业。LED光电产业的节能与环保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良好,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十分符合市高新区发展四新产业的要求。目前,市高新区已经具备一定的LED光电产业基础,有天工电子等多家LED生产企业,我们会充分利用市政府出台的扶持LED产业优惠政策,积极帮助这些企业加大对LED产品的研发力度和扩大生产规模,努力提高市场占有率,要加快推动聚作光电项目的建设和引进一批LED光电企业。

  第四,进一步做大做强手机产业。手机产业属于高科技、高成长、高效益和低污染产业,完全吻合市高新区的发展理念和目标。随着中兴通讯的落户,区内的手机产业将会得到进一步壮大,对打造低碳经济园区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落户企业好:高技术高成长高效益

  市高新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引进了好的企业!7年来,市高新区依托河源良好的区位、生态、资源、后发等优势,积极承接珠三角和海外产业转移,着力引进高技术、高成长、高效益、污染少、能耗少、占地少三高三少企业。

  截至目前,市高新区内已落户有世界四大模架制造商之一、模架销售量多年来稳居亚洲之冠的龙记集团,有全球领先的综合性通信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国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兴通讯,有正努力发展成为全球一流的无线通信产品研发、制造企业——西可通信,有以创新力著称业内、连续三年名列全国专利百强企业的海川科技,有中国饮料工业十强企业之一、中国名牌产品企业——农夫山泉,有国内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的民营清洁能源企业——汉能集团,有全球最大的音响制造商——丰达音响等一大批大企业、好企业。

  它们对市高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说起这些企业,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李衍楠一脸的自豪。其实,这些企业不仅仅是市高新区的骄傲,也是全市的骄傲。据有关统计数字显示,2009年,全市有12家年产值超10亿元的规模工业企业,其中市高新区就占了5家;全市一区六园实现入库税收7.46亿元,其中市高新区实现5.03亿元,占了67%

  产业布局好:手机模具光伏三大主导产业

  市高新区努力培育新电子、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产业,已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布局和产业集群。

  市高新区一开始就明确把以手机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和以模具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进行培育,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两大产业成功成为区内的主导产业。目前,市高新区作为广东省手机生产基地和全球四大模具机械制造中心之一,手机产销量已居全省第三,模具产销量居全球第一。2009年,这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产值的62.4%,税收占全区工业税收的57.46%。而随着中兴通讯的落户,这两大主导产业的集聚效益必将更加显著,产值和税收的比重也会进一步提高。

  同时,市高新区紧紧把握住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于去年成功引进了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汉能280亿元巨资,意欲在市高新区打造一个亚洲最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和研发基地。据了解,汉能项目于去年底动工建设以来,建设进度十分迅速,日前,汉能已先后到我市两家高中等院校,下订单招揽人才,以确保今年年底前投产并出产第一块薄膜太阳能电池。据介绍,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具有技术水平高、资源消耗小、经济效益好等特点,汉能项目全部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将达100多亿元。届时,太阳能光伏产业也必将成为市高新区内的又一个主导产业。

  规划配套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配套 518日,中国联通河源市分公司综合办公大楼在市高新区举行了隆重奠基仪式。该公司作为我市三大通信运营商之一,为何要将总部由市区迁往市高新区?市高新区是河源经济发展的桥头堡,是河源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尤其是以手机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好。中国联通河源市分公司总经理童庆军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作为通信服务业,中国联通的进驻,将进一步完善市高新区的主导产业配套,有利于促进市高新区的手机产业升级。市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认为,中国联通将与国家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兴通讯及众多手机通信企业一道,为市高新区做大做强手机产业作出积极贡献。

  市高新区从建区伊始,就坚持规划先行,按工业新城、生态园区的理念进行规划布局,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园区的市政配套设施和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目前,区内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排污、金融、卫生、教育、公共交通、电信、体育、文化等各种基础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在政策层面,有《关于鼓励移动通讯系统终端产品生产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对手机生产企业引进者给予奖励的意见》等产业配套文件;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已建成了国家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一批重点产业配套项目,中国联通河源市分公司综合办公大楼也将于明年建成投入使用。国家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硬件设施国内一流,检测能力与北京、深圳成三足鼎立之势,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已接纳了一批高科技项目入孵。完善的产业配套设施,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园区的发展环境,提升了园区发展的竞争力,促进了主导产业特别是手机产业的发展壮大,有效地促进了产业聚集。

  环境保护好:高增长与好生态共存

  高增长与好生态共存!一名省级媒体记者到市高新区采访后,由衷地感慨道。时至今日,很多地方高增长、重污染共生的发展困局并没有降临到市高新区身上,市高新区仍然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水质

  市高新区能够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与其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和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是分不开的。据介绍,市高新区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对引进项目首先把好环保关,对污染环境的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即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予引进,7年来先后拒绝了350多个投资总额400多亿元的有污染项目。同时,市高新区还坚持高要求、高标准把好环保治理关,对落户的项目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执行率达100%;对重点企业全面安装在线监(测)控设施,加强常态监管,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在全省32个产业转移园区中第一个建成了污水处理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制定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保证即使在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时,也能够及时进行处理,防止事故对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

  值得一提的是,市高新区内的污水处理厂采用的是国内最先进的处理工艺,对污水除了进行二级生化处理外,还要再通过3万平方米的人工湿地进行深度处理,使园区内所有企业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全部达到国家地表水类水质标准排放。

  经营管理好:注重经营滚动发展良性循环

  注重城市经营和管理是市高新区开发建设的一大制胜法宝。7年来,市高新区坚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经营的原则进行园区开发建设,坚持实行三垫三补,六防两控的园区经营策略,即工业用地垫、商业用地补,服务方面垫、经营方面补,当前收益垫、长远收益补;防污染、防圈地、防贱卖土地、防侵害农民利益、防短期行为、防腐败;控制开发成本、控制出让土地规模,注重开发经营,使市高新区实现了滚动发展,资金运作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城市土地是最为宝贵和最有限的资源,土地经营的状况将直接关系到一座城市的发展空间、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市高新区作为市区的副中心,必须要高度重视对土地的经营和管理,努力提高土地资本的利用效率、地域空间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限度盘活存量、引进增量,广泛利用社会资金进行城市建设,以实现城市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以实现自我积累、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模式。市高新区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和谐发展好:实现园区集体农民利益三赢

  除了注重开发建设的经济效益,市高新区更加重视发展带来的社会效益,时刻不忘还肩负着带动本地脱贫致富的社会责任。

  7年来,市高新区始终把保护被征地拆迁农民的利益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实现了既要实现园区利益,又要维护集体利益,更要保障农民利益的三赢局面。

  市高新区开发建设以来,涉及1万多名农民的征地拆迁,无一例集体上访。相反,市高新区通过土地用途的改变和价值提升、就业岗位的创造以及产业集聚带来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机会,大大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明显提高了所在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市高新区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还积极实施了千村脱困政策:全市1117个贫困村以股份制的形式参与市高新区厂房建设,使这些村每年可以从中获取一定的投资分红款,较好地解决了这些村集体年收入不足3万元的老大难问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2009年,这些村获得的投资分红款高达3000多万元。此外,市高新区还十分注重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通过举办现场招聘会和岗前培训班,每年都帮助上万名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区内成功实现了就业。

  队伍建设好:勇于奉献团结奋进廉洁奉公

  市高新区能够取得较好的发展成就,离不开市高新区打造建设了一支能打硬仗、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开发建设队伍。

  那时候,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开荒。一位在高新区成立之初就投身到开发建设工作中的管委会干部回忆起当年的情形说,当时的市高新区几乎全都是荒山野岭,生活配套设施严重缺乏,被征地拆迁的农民对开发建设市高新区普遍抱着怀疑和观望态度,要引进企业也非常困难。

  就是在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下,市高新区人甘做拓荒牛,甘于寂寞、勇于奉献、加班加点、精诚协作、团结奋进、廉洁自律,逐渐地将一片荒坡地建设成为一座生态工业新城。

  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是高新区人多年来最真实的工作写照;民主集中制和班子议事规则、重大事项集体研究讨论决定、复杂问题咨询专家寻求解决方案是市高新区人始终坚持的做法;牢记使命、廉洁奉公,努力打造阳光工程’”是市高新区人确保市高新区健康发展的基础,7年来,在这支开发建设队伍中,从未发生过违法违纪现象。

  (黄春胜  廖东林  成子)

  来源:《河源日报》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全国城贸联企业发展促进中心    京ICP备10038747号  
主办单位:全国城贸联企业发展促进中心  电话:010-64515462 010-58230041  邮编:100710
地址:北京安外东后巷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研究院2号楼120室 bj7187@126.com